埋在云雾里的高架桥
白日的月亮
工程系图书馆的窗外美景

清晨醒来,窗外弥漫着大雾,远处的建筑物全部被雾所吞噬。出门的时候,雾退了一些,车灯,路灯从雾里穿透出来。路面结起霜,路边的草地,屋檐,房顶,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。戴着手套,骑着自行车去上学,冬天的自行车,依然能想起高中的时光。差不多十年过去,兜兜转转的,又回到了同样的情境。

 

这里的冬季,不是很冷,没有鹅毛大雪,没有零下的严寒,有的是绵绵的雨水。像是外婆家的冬天。

 

有一天中午,在屋里学习。外面持续下着雨。学得久了,有些疲惫,站起来走了一会儿,往窗外望去,窗外竟是白茫茫的世界。才一会儿功夫,雨水忽然间变成了羽毛般的雪花,飘然落下。下雪也许是作为南方人来说,最为期待的一种天气。之前在里昂的时候,第一次见到雪,当时的兴奋心情依然记得。这一的遇见,依然很兴奋,毕竟都是难得的机会。

 

学生生涯里,最不能错过的,必然是图书馆。在学校的时间里,几乎有一半会在图书馆度过。最常去的两个图书馆,一个是本科生的图书馆,这里环境很好,光线充足,非常的安静,有足够插座。从窗口看出去,是熙熙攘攘的车流,高架桥,还有低矮的楼房,远处是一座雪山。如果早上去到,还能看到白日的月亮,依然悬挂在雪山的上空。起雾的那一天,高架桥穿梭在雾里,若隐若现,仿佛置身于云端上。

 

另一个是工程系的图书馆,因为靠近上课地点,所以在课前喜欢来此学习。这座图书馆虽具有年代感,设施陈旧,暖气也时常不足,但其最大的亮点,在于高楼层的窗外。三楼以上的窗户,可以眺望湖对岸的Bellevue市,还有远处的山峦,丛林,无论天气是好是坏,从窗外看出去,都自成一幅画,风格,色彩,光影,各有各的风韵。

 

时间进入十一月,学业愈加忙碌起来,三个月不到的一学期,不给人一丝喘气的机会。学校,超市,住家,形成了新的三点一线的生活,某一天忽然发现,已经好久没有去过市中心,去过别的地方。

 

研究生的课程,难度确实会比本科生的来得高。从课程的设计,作业的设计,无一不体现出对研究生进行独立探究,学习的高要求。相比于本科生的按部就班,研究生是相对自由的,同时,也是相对具有挑战性,因为自由不代表轻松,自由,是有更多的选择余地,但容易迷失,因而早期就要制定目标。

 

虽然忙碌,学生的生活也算是慢慢的习惯了。之前工作的状态,也慢慢的从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抽离,不再有快要回去的错觉。

 

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熟络了一点。中国的同学,不少人打算研究生毕业后,继续深造,拿个博士学位,像我这样的,打算在本地找工作的,并不多。这也算是可以理解的,毕竟跟我走同样的路的中国人,本来就很少。

 

天黑的越来越早,启程回家的时候,通常天已黑。给自行车买了前后车灯,在光线暗淡的小路也能看清楚前方。回家的路途是上坡,起初骑完一趟,觉得有些吃力,在习惯之后也不觉得什么。寒冷的天气下,骑到家的时候,身体竟有些发热,看来是一项不错的放松运动。

 

月底,去一位华人同学家度过感恩节,家人间的对话充满活力,滔滔不绝。从科幻小说,汉字,谈论到第一次吃含有大麻的糖果的可笑反应,都是觉得有趣的话题,家人间,彼此更像是朋友。反观国内,同样年龄段的家庭,若是有类似的聚会,不外乎围绕着结婚生子,买房,工作来进行谈话,像是例行公事一般,枯燥,乏味,并充满着长辈对晚辈的训斥与告诫。着就是两国之间文化与教育的差异。

 

十一月的开始与结束,似乎都在不经意的一瞬间,没有一个特别强烈的节点,都被忙碌的学业一笔带过。


评论
热度 ( 1 )

© Howl | Powered by LOFTER